联系我们
电话:400-030-8005
邮箱:412310811@qq.com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凤凰园一路普能科技园4层
详解高血压: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出现原因、区别和防治。
一、原发性高血压的出现原因
原发性高血压,也被称为高血压病,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,但通常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。
遗传因素: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倾向,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。人群中约20%-40%的高血压是由遗传决定的,特别是当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高血压时,子女患病的几率会显著增加。
环境因素:包括体重超重、膳食中高盐摄入、中度以上饮酒、缺乏体力活动等。这些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,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。
交感神经活性亢进:长期的精神紧张、焦虑、压抑等所致的反复应激状态,会使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紊乱,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失调,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,进而引起血压升高。
其他因素:如肾素-血管紧张素-醛固酮系统的激活、血管重塑、内皮细胞功能受损、胰岛素抵抗等,也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。
二、继发性高血压的出现原因
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,其出现原因多种多样。
肾脏疾病:如肾血管病变、肾小球肾炎等,这些疾病会导致肾脏的排泄功能异常,进而引起血压升高。
内分泌紊乱: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,这些疾病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异常,进而引起血压升高。
血管病变:如肾动脉狭窄、动脉硬化等,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,进而影响血压的正常调节。
药物或物质引起:如口服避孕药、非类固醇抗炎药物等,这些药物或物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。
其他疾病: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、肾上腺肿瘤、睡眠呼吸暂停等,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。
三、定义与区别
1. 定义
原发性高血压:又被称为高血压病,是高血压的主要类型,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%~95%。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,通常与遗传、环境、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。原发性高血压无法找到明确的病因,但存在多种危险因素,如高钠饮食、精神应激、吸烟、体重超重等。
继发性高血压:则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,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%~10%。其血压的升高是其他疾病或病因的一种临床表现,常见的病因包括肾脏疾病、内分泌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。
2. 区别
类别 | 原发性高血压 | 继发性高血压 |
---|---|---|
定义 | 不能明确病因的血压升高 | 某些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继发症状 |
病因 | 遗传、环境、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| 明确的疾病或病因,如肾脏疾病、内分泌疾病等 |
发病率 | 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%~95% | 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%~10% |
治疗方法 | 降压药物控制血压,改善生活方式 | 治疗原发病,必要时辅助降压药物 |
四、防治策略
1. 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
生活方式调整:减少盐的摄入,以富含钾的食物为主;调整饮食结构,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;保持适当的体重,避免肥胖;增加体力活动,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。
药物治疗:根据医生的建议,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,如利尿剂、钙离子拮抗剂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。定期回诊,接受医生的检查和监测,根据病情变化和药物效果调整剂量或尝试其他药物。
积极管理其他风险因素:如戒烟限酒、控制血脂和血糖、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等。
2. 继发性高血压的防治
治疗原发病:针对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具体疾病进行治疗,如肾脏疾病、内分泌疾病等。随着原发病的改善,高血压症状通常会得到缓解。
辅助降压治疗:在原发病治疗的同时,如血压偏高较严重,可辅助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。
全面检查:对于疑似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,应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,如双肾彩超、肾血管CTA、肾上腺CT等。
总结